法相山全球資訊網

法相山全球資訊網 - 悲智雙運、福慧人間

慈智法師心語   釋說心語 傳承祖師公案   修心小品
善之生活篇 善之教育篇 善之家庭篇 善之職場篇 集資淨障篇
 三千佛法會 禮拜三十五佛  地藏王法會 慈悲三昧水懺 大乘八關齋戒  朝山轉法輪   浴佛法會   佛一法會   禪一法會   樂活農場
法相之友導讀 當下善轉讀者分享 半日體驗課分享
關於我們

珍愛

  珍惜的珍愛是一種來自生理所需或生理效應而引發的,英文的專有名詞叫biological factor「生物效應」。人類是哺乳類動物,哺乳類動物英文mammal的字源自於拉丁語mamma乳房的意思;也就是說人一生下來依靠食用母乳而成長,所以一出生便須依靠某個人的照顧才有辦法長大。在成長過程中,光靠一個人沒有辦法快樂起來,我們的生理就是需要被抱或被愛;所以在需要快樂之目的下,珍愛是相當重要的,因為唯有珍愛才能使人快樂。普遍而言,在這世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,一個人獨處往往覺得太寂寞;但當我們去追求快樂時,卻又覺得好像只要有錢有權就好,不會想要這種「愛與被愛」的關係,也不去思惟這方面的問題。所以人類的想法和實際狀況沒辦法配合進行,即便現今生活品質已獲得許多改善,可是內心卻越來越空虛。這是因為我們不是從愛與被愛的角度去追求快樂,而是嚮往一個與實際不吻合的狀況:覺得只要物質生活改善就能夠快樂。正因為這種錯誤的觀念,一直往金錢、權力、名利上追求,因此所獲得的不是真正的快樂。

  舉個例子,不丹是一個未開發的小國家,國民所得只有台灣人的20%。可是2007年1月22日商業週刊曾報導:97%的不丹人非常滿足自己現有的生活,所以不丹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之一。由此可知,比起物質,「心」的充實更為重要。那心的充實是什麼?什麼樣的糧食可以帶來心的充實?就是愛與被愛啊!也就是所謂的珍愛。這也是為什麼人要懂得感恩,唯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什麼叫做「被愛」,才能知道如何付出、珍愛他人,方有辦法真正地感受到快樂。也正因為我們都要快樂,所以這種愛與被愛乃至珍愛的概念必須要被普及化。




珍愛的壞處

  珍愛的利、害關係是我們必須要瞭解的,珍愛的「害」壞處是什麼呢?如果珍愛是依賴著對方的反應而形成,這種愛自然而然會因對方變化而改變,或透過彼此生理需求、生理效應的愛也會不太堅固,它很容易因任何一方感情生變而反目成仇、轉友為敵,越愛越痛苦就是由這種「珍愛的害」所形成的。因為這種愛含有「貪」──對方對你好你才愛他、對方對你不好你不愛他,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愛即形成「貪愛」。這種愛是有限的,因為它不是靠「教理」來認識;但沒有這種珍愛,我們就沒有成辦真愛的基礎;它是真愛的唯一種子,所以我們要好好小心呵護、培養讓它成長。此外,如果不懂得愛自己,怎麼可能去愛別人?因為懂得愛自己、讓自己快樂,所以更有理由要去愛他人了!

  總而言之,珍愛不是透過理由或實相的認知而產生,是靠對方的反應而形成演化,因此通常會帶來一種「佔有」的作用。像母親對孩子原本純淨的愛,因容易加入雜染,而變成不純潔、佔有的煩惱;如望子成龍的父母,從國小六年級就讓孩子看博士班讀的書籍,無形中要孩子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;甚至忽視孩子沒辦法學習超越自己能力以外的事物。當父母的愛變成一種佔有,甚至可能帶來愛慕虛榮,覺得自己的小孩功課不好會被別人取笑,這就是珍愛的壞處。在轉換真正的愛時,我們不要這方面的壞處,要保留的是真正愛的作用;因為這作用不在的話,等於不在意任何的事物,這時根本沒有辦法修習「增長真愛」。




真愛

  「珍愛轉真愛」是由珍惜的「珍」愛,轉為真正的「真」愛。那什麼叫做「真愛」?真正的愛不須要依靠對方的反應,而是依賴實際利益的考量,也就是把「實相」實際狀況看得越清楚的人才有辦法做得到。好比說,大部分的人通常會覺得愛他人或照顧他人是對他方有利,自己會有所損失;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。因為當真正透過實際利益考量去愛、關心他人時,別人還沒得到利益之前,自己的內心已經生起真正要關心他人的想法,這種想法是一股無形的溫暖、帶來無比的力量;而這恰好就是內心空虛的剋星,會讓內心光明又溫暖,強而有力帶來內心的充實。這種不須依賴對方的反應、唯有理由為後盾的愛,才可發展至無限。

  之前所談的珍愛是有限的,因為所愛的對象只有自己的親友而已;可是真愛絕非如此,真愛是透過實際狀況的認知,有「自他相換」正向的理由為後盾。如果這理由是與實際吻合的話,「愛」可以遍布一切的生命體,發展至無限!




真愛要如何培養呢?

  真愛要如何培養呢?佛陀誕生前,印度的種族階級問題非常嚴重;佛陀住世後以無比的智慧破除歧視,宣說「一切眾生皆可成佛」的種族平等觀念,並透過「空性」理念說明自他平等。

  以空性的角度而言,你我他是抽象概念,跟夢是相同的。仔細去想你我他的差別:當我面對你們,這個單獨的我,以我的角度來看是〈我〉;你們看我時,對你們來說我是〈你〉,所以我身上又有你;但沒有在場的其他人會說〈他〉在講話,那我身上又有他。所以〈你我他〉非常抽象,它並非固定在一個境上,沒有永遠的你我他,而是隨著不同角度而成立,這三者的存在是平衡的,其作用及重要性都相同。可是當我們比起他人,卻又覺得我才是最重要的,那個很重要的我到底在哪裡?〈我〉好像在心裡某處操控著身心,但從手上、臉上去找都找不到啊!其實〈我〉並非我的身或心,而是「身心的和合體」加上你和他所安立而有。但是我們把我看得很重,甚至比〈你和他〉還要重,這就沒有道理了。因為實際狀況是〈我〉只有一個,可是〈你和他〉是無數的;以這樣的角度去思惟時,我比他人重要的理由並不存在。當了知此點後,再透過自他相換──把原本愛己狹隘的心,轉移到愛他人的身上,真正去愛護、照顧他人;把漠視他人的心轉移到自己身上,就不會把自己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了,如此就能將愛發展至無限。